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论簇邪的春秋笔法(1) (第3/3页)
,你能不知道他在意什么吗?甚至都不用在意这两个字,看到疤,看到苏万,自然而然联想到谁,还用说吗。 所有人都看得出来这个不在场的第三人是谁,结果吴邪还非要此地无银三百两地加上一句,“我不知道他在意什么”,就很好笑。 其实最在意的还是吴邪自己吧,此在意非彼在意,膈应也是一种在意。 春秋笔法把吴邪的心理写的相当隐晦。 读者想,他在膈应什么呢?这微妙的尴尬感又是从哪里来的呢?哦,对了,因为和黎簇之间的关系比较尴尬吧,似仇非仇,似友非友,甚至仇好像还占的多些。 这样一看,吴邪膈应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吗,有什么好激动的。 所以说春秋笔法为什么叫春秋笔法,就是淡淡铺叙过去,不动声色地把读者思路往想引去的方向引,读者身在其中还浑然不觉,以为自己已经破了这个局。 结合一下前文看这里。簇邪最接近放下的时候,是书房抽烟,无可置疑的一段。 吴邪当时表现得很淡然。沙海的卷轴黎簇没动,他也没动,最后他只是象征性地做了个抽烟的动作,就结束了。 所以说,当时不是很淡然自若吗,怎么现在久别重逢了,反而又开始尴尬起来了,各种的不自在。 不想见他,但是又不能太刻意地不见;不想让别人发现这种膈应感,所以试图表现得很淡然去掩饰;但其实所有人都知道吴邪为什么尴尬;但,别人理解的原因,和吴邪心里的原因,又不完全是同一个原因。 就是这样复杂的情绪。 换成通俗易懂的话来说,大概就是: 我以为你已经早八百年放下了,心如止水了,搞半天还在这里介意啊! 难道该尴尬的不是另有其人? 原来是放下了,但没完全放下。既然如此,再起风浪也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了。 原本以为是一潭静水,古井无波,谁知道原来是风乍起,吹皱一池春水。 总结一下,簇邪就是蹭到了,而且蹭了个大的。 通过春秋笔法隐晦地流露真情的这种好事总算是轮到了簇邪,我请问相互纠葛怎么不算一种薛定谔的he? 搞了半天吴邪原来还在意,而且还在意出了一种微妙的前任感,此时不捡更待何时? 不敢提前开香槟,但是总算可以松一口气了,至少短时间内簇邪不必走到相忘于江湖的结局了,这对簇邪姐来说已经是最大的好消息。 ps.有人说万子看的那个手上的伤疤不是那十七道疤,而是上次揍高利贷留下的疤。 但是这里其实不影响磕。 摊开手的这个动作,肯定会露出手腕啊,反而又是一处春秋笔法了。 徐磊写得这么隐晦,要说他完全没往十七道疤那个方向写,反正我是不信的。 想象一下两个人对着新老伤疤相对无言,就很好品。苏万想看的伤疤是哪道不重要,重要的是有一个人又轻轻地阴魂不散了。 总之伤疤是十七道疤还是新伤不重要,不影响我捡簇邪,反而是这种欲盖弥彰的氛围更好品了。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