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四百四十九章 杨家门生? (第2/3页)
“这个会元倒是忠良之后。” 显然毛澄并不知道朱浩父亲的经历,不然这句“忠良之后”就更加准确。 杨廷和突然指着朱浩父亲一栏问道:“其父是怎么一回事?” “应该是已亡故,具体情形不知。”毛澄坦言相告。 “嗯。” 杨廷和点头。 对于朝臣来说,未来当官有两次必须要在家休沐的经历,即父丧和母丧,一次二十七个月加上来回路上耽搁的时间,几乎就是两年半到三年,这段时间算是强制休沐,就像杨廷和的两次守制分别在弘治十二年和正德十年,弘治十二年时杨廷和还未身居要职,而正德十年时他已为首辅,中间出缺的时间就由梁储暂代首辅。 所以对于一般进士来说,考中进士之前父母中有一人过世,等于少了一次长休沐的机会,跟用人单位考虑女员工将来是否要休产假的问题一样,这时代的人特别提到父母是否尚在的问题,以此作为一种另类的甄选方式。 毛澄道:“以两位会试主考对其试卷的评语,此子经义和策问方面,见识非凡,有治国之韬论,颇具雄才,或是因其军户出身,对于兵法多有习读之缘故……” 话说到一半顿住了,毛澄发现杨廷和面色不善,不自觉将褒扬的话给咽了回去。 正德朝对文臣来说最忌讳的事情,莫过于当今天子尚武,若是真有这样一个文韬武略的少年英才进入朝堂,或许早早就被皇帝收为己用,这可不是什么好苗头。 “虚岁十四,出身安陆,在会试中名列会元,看来如今大明士子学问的深浅高低,已不问年龄了啊。” 杨廷和说这话时表情严肃,语气颇有不喜。 毛澄听出杨廷和言语中消遣讽刺之意,赶忙转移话题:“会试第四名彭汝寔,乃四川嘉定人氏。” “哦?” 杨廷和注意力果然被吸引。 杨廷和祖籍江西,世居四川,会试前五中唯一一名非湖广籍考生乃是四川人,相当于杨廷和同乡,他自然会留意一下。 至于朱浩名列会元之事,也就暂时放到了一边。 成绩已经公布,这不过是一次例行汇报,就算杨廷和心中有根刺,也改变不了结果,若真想出手打压,大不了殿试时将其名次刷下来便可。 交流众多考生情况后,毛澄趁机提出心中疑问:“介夫,你看这次会试以十四岁少年为会元,怕是会引来天下士子争议,不知这是否坏了大明礼教传统……待殿试时……” 杨廷和本想跟毛澄说明这个问题,但毛澄这种请示方式,分明是直言不讳地说,我们要不要把某人给打压下去? 这就好像是公然宣示,我们这些大臣有权力决定谁在殿试中进士的名次一样,这样很冒昧知道不? “一切都顺其自然吧,各凭本事,若是此子真有才能在殿试中名列一甲,还能拦着他不成?” 杨廷和不想在这种细枝末叶的问题上纠结太多。 说多了,传出去会让人觉得我杨廷和小肚鸡肠,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