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四百五十章 风起 (第3/4页)
“殿下,非小臣下官敢于刁难亲王,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。”赵王府中,转运使赵德邦长揖而拜,说道:“府库钱粮,月前就拨付启程,沿途路送到京师去了。本路今年赋税钱粮尚差一季,三司使郑大人已经下了严令,十月时一定要启行,否则必受严惩。” 赵德邦令人将账簿呈上,说道:“福建路一年赋额钱一千零五十三万,粮三百万石,丝一千挑,其余茶,绢,红糖等若干,每年分四季启运送京,第三季是七月送,第四季是十月启行,现在府库钱尚不足百万贯,建州战乱,必致赋税不收,王越还在这时候辞官,简直是乱中添乱,下官无可奈何,只能请辞,并请殿下治罪。” 赵德邦也只能请辞了,十月份要送走二百多万贯钱,还有粮食,丝,绢,糖若干。物资来说,糖,丝,绢的份额都不太多,很容易就征收完,钱才不足百万,上次海盗前来,赵王支用了好几十万,这个窟窿还没有补上,中枢倒是认可支钱之事,账簿上可以入帐,不成问题。但该收的税赋,却是一文也不能减。 此次流寇之事闹起来,赵德邦估计转运司库里的钱都不一定够用,粮食来说,用兵七万人,民夫最少三到四倍,加起来三四十万人,每人每天就需要粮食过万石,几十天仗打下来,消耗的钱粮最少是二百万贯钱,几十万石粮。 这个开销福建路都不一定够,还有二百多万的税赋和百万石的粮食缺口,他这个官是肯定当不下去了。 “还不仅如此。”赵德邦忍不住又道:“近来朝议传言,因北伐用度不足要在各路摊派,我福建路向来富裕,赋税原本就重,再摊派上几百万贯的加税,下官实难应付。” 赵王当然知道摊派之事,朝廷里南方派系的官员极为反对,认为再摊派会引起大范围的民变,南方百姓也是被压的喘不过气来了。 但朝中北方籍贯的官员占多数,而且北伐关系生死存亡的大局,天子和两府的态度都是一样,朝官们反对也只能形成小规模的浪花,掀不起大浪来。 况且南方朝官没有领头人,右相徐夏商已经上疏请辞,到目前为止已经是第三疏,朝廷罢地方官员是三疏为止,徐老相国这种有大儒,宗室,历朝元老身份的相国,最少要辞让十几次之后,朝廷才会赐给宫观使名头,命禁军护送还乡,给老相国应有的体面。 现在徐夏商不理事,南方籍的官员无有首领带头反对,声浪越来越弱,摊派之事很快就会实行。 赵王叹一口气,向来严刚的脸上只剩下苦恼之色,徐子先退出福州,连南安镇都退了,开始时赵王颇为欢喜,特地召见李谷,好生夸赞了几回。 可是现在府库用度尚需诏旨,除非朝命免除福建路的摊派和赋税,否则赵德邦肯定支应不来,宁愿辞官不做也不会出头顶这口黑锅。 “赵大人不必苦恼。”赵王缓缓道:“已经快过年,摊派之事,今年定然不能在福建路施行。至于所欠赋税,也要延缓至年前或年初起运,事发特殊,本王一定会向两府和天子解释。流寇势起必难复制,朝廷也会体谅的。” 赵德邦面色稍宽,说道:“就算如此,请殿下恕罪,下官最多能支钱二十万贯,粮十万石,再多的数额,未有朝命之前,真的恕难从命。” 这个数字相当的少了,粮食好歹还够吃一阵子,钱却是实在不够。 大魏用兵的传统来自太祖,也是唐末藩镇用兵的传承,平时禁军俸禄待遇不低,厢军也比百姓过的好些,临打仗时,则是会发一次钱,激励将士的士气,打赢了之后,再抚恤阵亡受伤将士,再给普通的将士赏赐。 国初时,灭很多小国,抢掠的敌国库藏,七成归国家,三成拿出来颁赐给将士,分到每个将士手上时,多则百多贯,少则几十贯钱,在当时一次赏赐就够禁军将士买田买屋,所以将士人人都愿出战,因为除了大义和日常军饷之外,尚有额外的丰厚赏赐,每打一次胜仗,多少都能发一笔财,所以这就是闻战则喜。 到现在时,军费浩繁,日常的节庆赏赐早就停止了,不过打赢了仗还是会厚赏将士,战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