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妻薄情_我妻薄情 第603节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

   我妻薄情 第603节 (第3/3页)

通过大运河运输过来的漕粮, 史称南粮北运。

    储藏在太仓的百万粮食, 能保证京城在围城、年景差、遇大灾等?情况下?,依然能稳定粮价, 安抚民?众,其重要性可见一斑。

    而这么多粮食,没有猫腻是不可能的。

    官员们知道太仓的重要性, 可还是会?打它的主意,且必定打它主意。

    有良心一点的,把新?粮换成陈粮(每年各省都要运输新?鲜的漕粮入京), 替换下?的陈粮发成工资。所以,官员们的俸禄中, 粮食永远是陈的,遇见黑心的,还可能遇见霉粮。

    霉粮好歹还算粮食,没心的直接换成砂石,吃都不能吃。

    皇帝突然说要查,一时兵荒马乱。

    讽刺的是,大部分?贪墨者的第一选择,并非买粮填补,而是送钱打点关系,希望上头的人收了钱,睁一只眼,闭一只眼。

    但?这回,皇帝专门让许尚书和张侍郎一块儿办这事。

    许尚书不怎么得罪人,只要别贪得过分?,拿沙子当粮食,过得去的,他肯定放人一马。下?头的人受了他的人情,今后自?然要还,一来二去的,人面就广了。

    可他做了好人,张侍郎怎么办呢?

    倘若和许尚书一样拿钱办事,钱肯定比许尚书少,锅却指不定要自?己背。

    这种亏本的事,张文华才不干。

    他在官场沉浮二十多年,比起谢玄英的耐心周全,做事更不择手段:买通仓库守卫,传递假消息,假装买家,花大价钱贿赂,搬完粮食就披上官服核查,打一个措手不及,收钱不办事……

    总之,精彩程度更高,底线更少。

    毕竟谢玄英查武库,纯粹是看?不惯挖国家墙角,而张文华干活,是想把许尚书拉下?马,自?己上位,当然更卖力。

    身?旁有人虎视眈眈,许尚书行事自?然谨慎。

    他只收小钱,压小事,并盯死张文华。没多久,把他手下?买家的人钓了出来,立即反咬,说他贼喊捉贼。

    张文华不料许尚书反应这么快,只好说“误会?都是误会?”,退让半步,把这最大的一笔亏空压下?了。

    两人互扯后腿,弃车保帅,中低官员纷纷落马。

    粮食出了差池,比私卖火器可严重多了,也不是昌平侯这样的分?量级人物,等?待他们的只有人头落地。

    每当这时候,平日冷清的刑部官员家,少不了走动送礼。大理寺复核案件,也不乏人打点。

    陈老爷在大理寺干了六年多,迎来了第二波春天——上回是归宗,各级官员纷纷下?狱,家属各方送礼。

    倒是都察院,蔡都御史是上任户部尚书,此番避嫌,没掺和。

    五月中,皇帝催了一回。

    刑部飞快结案,交由大理寺审查,无误后上报皇帝,由皇帝裁度。

    皇帝按照贪墨的多寡,判了斩首、绞刑、流放,同时抄家发卖,所得钱财归入国库。

    因判的是秋后处刑,而非立决,犯人被关在大牢等?死,他们的家人则被赶出了家门,或是直接被发卖。

    此时,家眷的境遇就是两重天了。

    判流放的犯人家眷,只是被赶出去,还能寄居在亲戚家,或是住进女子嫁妆的宅邸,不过奴婢作为?资产,不能带走,全部被卖掉。

    若是被牵连的家眷,则比奴婢更惨,奴仆还能找下?家,还能消籍从良,他们作为?犯官家属,运气好当一辈子奴仆,运气不好,就是入风尘的命。

    不过,发卖不是入教坊司,假如人脉广,亲朋好友给力,直接买下?家眷,悄悄安顿下?来,就能逃过一劫。


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