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分卷阅读199 (第1/2页)
十几万人,敲山震虎,平息现在各地的sao乱。只是江西的西路大军又该如何?赵宇说去江西只是cao练,根本没有把元军西路十几万大军放在眼里。而西路元军本来就与文天祥带领的宋军交战不休,后方又来了赵宇,形势不容疏忽。赵宇这一支队伍不过两万人,但他十几人时都多次逃脱了追剿,与他遭遇的元军没有一个得胜的,虽然里面有若干自然因素,可他的威胁绝对不可轻视。新近溃败回了江南的元军显然士气不足,不能再次南下与他对敌。尤其现在他还提出了江南决战,那么到了江南地区的军队就该有所整顿,迎接决战。看来能对付赵宇的还真的就是他前往挑衅的元军西路大军了。西路军既然不能对任何一边弃之不理,就只好分兵两路作战。但要分兵,该如何分?用精锐来攻击哪一方?元军将领分析了一下经验和形势,得出如下结论:文天祥的宋军数量庞大,有十五万人之多,需要大量元军参与作战,分兵去攻新帝的就只能是少数。可如果是少数,就不能是弱兵,不然许是白送命。应派精锐铁骑拦截。既然派骑兵,根据不久前一战教训,就不要有步兵混战,因为新帝有一种能让马疯狂的粉末,会造成惊马对自己身边士兵的践踏。为了避免像上次那样给赵宇撒粉的时机,骑兵也不要摆阵对敌,而应分散前进,一见到敌人就及早冲锋,大队杀过去,不给对方投弹射箭的机会,冲垮新帝的队伍,然后各个歼灭。李越从飞船上可以清析地看到近两万匹战马离开了西路元军,向北行进,必然是去迎战赵宇。而此时,赵宇正进入了他们出了闽地后到达的一个发达区域,信州地区,就是后代的上饶。此地位于江西省东北部,东联浙江、南挺福建、北接安徽,临近鄱阳湖,典型的江南鱼米之乡。自古就有上乘富饶之称。赵宇要孙小官人在此地为军队筹集给养。历史上的南宋此时,信州出了一位着名的诗人和抗元义士:谢枋得,字君直,号叠山,别号依斋。他曾编选过的,流传后代。谢枋得在当时是个文学领袖一样的人物,史说他“聪明过人,文章奇绝;学通‘六经’,淹贯百家。学者名流都以师事之”。他认为“诗与道最大,诗为文之精者也。”宋朝文人领兵,他也投身军旅。他与文天祥同科进士——那届科举可真名垂青史了,一科进士中出了好几个赫赫有名的中华英杰,状元文天祥,进士陆秀夫,现在又有一个谢枋得。可这位当时三十岁的谢枋得,上殿就出口不逊,攻击朝廷重臣,被贬为二甲(不是重点了),他愤而弃了功名,我不要这个名次了,回家!次年他回来参加了经学教师的考试,中了,但是也没有当官。公元1258年,他三十六岁时,蒙古军攻宋,他被朝廷任为礼兵部架阁,负责招募民兵,筹集军饷,保卫饶、信、抚三州。他变卖家产,八方奔走,共招募得民兵一万多人。可贾似道奉行投降政策,奉币向蒙古军求和,加上蒙古大汗蒙哥死了,内乱起,忽必烈答应了条件,率蒙军北撤去争夺王位。蒙军刚撤,贾似道就开始行“打算法”,诬陷各地抗蒙将领贪污军费,逼他们破产赔偿。谢枋得极为愤慨,也对时局失望至极。当他四十二岁时,景定五年,他在建康当考官,便以贾似道政事为题,言“兵必至,国必亡”,简直是铁嘴乌鸦,指贾似道“窃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