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分卷阅读87 (第2/2页)
真集?!”“我没有,但我可以把他的百科照片、新闻照片、路人街拍做成集锦,再把启星的成果介绍打印到一起。哈哈哈,真是个好主意,快说我有才!”力学:“不用,我有。”【力学撤回了一条消息】……顺带的,文老师推荐的直播、书籍也会迎来一波外语观众的了解,几本书因此卖出了远超平均水平的外语版权。出于对英语考卷的怨念,文老师老粉用他的直播内容恶搞了一份考卷,里面包含听力、填空、理解等题型,还真有英语国家的观众一本正经拿去做,时间久了,不知怎么就在英文网站上被传成了“华语水平等级测试题”。里面有一道听力填空题问题如下:1.黄鹤的皮革厂名字是____皮革厂;2.故事中的老板总共欠下了_____亿;3.与他一起跑的是他的_____;4.叙述者“我们”此刻的心情是______。外网出现一篇分析长文,又被人翻译成华文发到微信公众号,题目为来学论坛上,外语观众遇到不解,常常用学到的华式用语求助:万能的“文老师的”,请问这些内容是什么意思\这些资料哪里有\J市Q街的百年包子铺什么时候开门?这是因为他们发现文老师的粉丝数量多、学识水平高,而且乐于分享,非常活跃。他们分不清那些常见ID,干脆就统称“文老师的”。看起来就连文老师的粉丝都很受认可,文老师的直播在外国观众中的接受度必定最高,而实际上,由于内容不成系统、理解需要前提,外国观众并不能完全明白文老师的直播内容,代入感也很弱。不能像本国观众那样当学生、学知识,他们只是把他当做一个特殊的偶像,欣赏他的美好,敬佩他的出色,参与他的话题。对于那些看向华文世界的异国人,文老师真正的作用是一个引子,一个路标,让他们多了一种认识华国和与华国人交流的方式。不需要看自己国家的新闻报道,翻学术期刊,去听稀少的交流讲座,他们看到一些优秀的华国学者,听到一些很有价值的观点,刷新一些认知。不需要看纪录片、旅游网站、同胞的旅行日记,或自己踏上华国,他们听华国人介绍自家的名山大川或屋后田野,看华国人的奢华享受或平淡日常。不需要看美食节目,买菜谱,他们跟着华国主播做那些让他们垂涎欲滴的华国家常菜和小吃。他们认识一些华国朋友,互相学习,互相帮忙,互相介绍对方想知道的东西,或因为某些敏感问题大吵一架,互喷观点和俗语。他们了解华国文化,学习语言、乐器、手工、五禽戏和太极,不用多,一点点就够他们在某次聚会或某个心仪对象面前出一次风头。他们接触到华国游戏,去游戏里拜个外语很溜的师父,穿华国古装,用华国功夫,或莫名其妙跟着其他玩家去莲花池边站一站,然后问我是谁,我在这里做什么。他们接受华国人的输出,自己也输出形象、文化、知识。这种方式便捷、真实、接地气,如果不愿意多花钱,还很便宜。然而,这些外国观众绝对数量不少,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