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分卷阅读509 (第1/2页)
范宁已将不惑之年,以时下人的平均寿命推算,继续等下去,希望实在渺茫。对此,范宁倒也想得开,不做官就不做官,干脆著书立说,并请太原王氏帮忙,在东阳设立书院,在地方传扬教化。提起办学之事,范宁立即精神百倍,打开话头就停不住。用八个字形容,就是“口若悬河,滔滔不绝”。就其办学理念,在时下已属超前。然而,听桓容说起幽州书院,了解过书院中设立的课程,以及因材施教等章程,范宁面露惊叹,很是佩服。“古有言,德輶如毛,施行与否,全在人志。幽州德政非常人能为,郡公之德抚育万民,必流芳后世。”“范公过誉。”桓容摇头道,“容不过尽己所能,为百姓谋求福祉。既为一方牧守,自当抚育一方百姓。在其位谋其政才是大丈夫所为。”范宁似被这番话触动,沉吟良久,突然站起身,整理衣冠,双手平托身前,郑重向桓容揖礼。桓容没有准备,着实吃惊不小。忙跟着站起身,口中道:“范公这是为何?”“宁有一不情之请,请郡公应允。”“范公尽管开口,”桓容托住范宁的手臂,正色道,“如能办到,容定不推辞。”如果办不到,他也没办法不是?“宁有志在地方办学,欲仿幽州书院章程。请郡公不吝相授,宁感激不尽。”话落,范宁再次深深揖礼,久久不起。明明看着飘逸潇洒,很有魏晋名士风范,可一身的力气着实不小。范宁决意下拜,桓容咬牙都没能拦住。好在他为的是办学,对桓容而言并非难事。如果能借机推广幽州书院的章程和教学理念,更是难得的好事。但是,有些话必须提前讲清楚,以免彼此产生误会,帮忙到最后没得一声感谢,反而要落下不小的埋怨。“范公有此意,容自不会推却。然而,有些话需得详告范公,范公可详加考虑,再行做出决定。”“郡公请讲。”“方才容话中所言,仅包含书院部分章程。幽州书院不仅教授老庄孔孟,同样有法家兵家之学。凡入书院的学子,皆要勤习君子六艺,有执笔成文、持枪上阵的本领。”“此外,学中现分两院,东院研习各家学说,西院则注重匠艺。”“匠艺?”范宁面露惊讶,愕然道,“匠艺也能成学?”“为何不能?”桓容挑眉,“昔日建安三神医,范公可曾听闻?”所谓建安三神医,即是指神医华佗、医圣张仲景以及流传下“杏林春暖”的东吴名医董奉。提起这三人,是为让范宁明白,除他所推崇的儒家和东晋流行的道家,这些能治病救人的医术同样可为学说。此外,包括木工、铸铁、机关等被视为不上大雅之堂的手艺,同样可为教学。“书院每季都要考试,成绩优秀者得奖。连续四次末尾者,或延长学时,或开除出书院。”“凡入西院者,学成后皆要留幽州工坊三年。”“东院学成者,先由州中正品评,后参加治所考试。成绩优秀者可入州郡县为职吏。不为官亦可从军,两者之外还可留于书院。”“如都不愿,又当如何?”范宁忍不住问了一句。“当此乱世,凡为丈夫,必有一番抱负。”桓容没有正面回答,而是笑道,“范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