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分卷阅读405 (第1/2页)
后位,搬入显阳殿,就是后宫理所当然的掌权者。碍于辈分,褚太后必须退一射之地。他日天子驾崩,司马曜登基,朝中有权臣辅政,压根不需要太后摄政。即便要做做样子,请出的也会是王太后。至于褚太后,只能留在长乐宫,继续拨动流珠,枯对一部道经。殿中寂静许久,终于有朝臣鼓起勇气,起身道:“陛下,大司马未应征入朝,当遣人往姑孰传立嗣之意。”翻译过来,桓大司马不在建康,事情就这么拍板真的好吗?司马昱迟迟没有回答,仅是一阵接一阵咳嗽。宦者递上温水,勉强压下些许,却是无力说话,否则又会咳得撕心裂肺。事实上,以他目前的状况,根本不能临朝。但受情况所迫,不想带着“遗憾”驾崩,必须提前安排好身后事。登基时立下的宏愿早已沦为泡影。他所能做的,就是拼着最后这点时间,尽量平衡朝中势力,设法压制褚太后,避免一场可预期的兵祸。司马曜是不是能坐稳皇位,司马道自子是不是会心怀怨气,皇室内部是否将有一场争夺,司马昱全不在乎,甚至有几分乐见其成。儿子不孝,联合外人,整日盼着亲爹去死。他又何必留下慈心,为两个不孝子铺路?太极殿上,寂静忽被打破。随着一人开口,群臣仿佛被按下开关,开始各执一词,你一言我一语的争论起来。争执的重点不是该不该立嗣,也不是该不该立司马曜,毕竟圣旨已下,皇权尊严总要维护,不能逼着天子当殿改口。重点在于,由谁去姑孰送信,是不是该等桓大司马放出口风或是应征入朝,再行册立皇太子之礼,将司马曜送入东宫。足足过了半个时辰,意见始终不能统一。朝会上闹哄哄一片,不少人争得脸红脖子粗,就是不肯松口。自始至终,谢安正身端坐,未发一言。谢玄坐在靠后的位置,看着叔父背影,不由得眉心紧锁。王彪之和王献之交换眼色,同样没有加入这场无意义的“争吵”。能在朝堂上立身,官品千石以上,几乎没有笨人。家世是依仗不假,但和同僚打交道,每每亮剑交锋,自身的能力同样不可或缺。众人的确在吵,而且吵得相当厉害。但是,明眼人都能看出,甚至连争吵双方都十分明白,这场争吵注定没有结果。无论哪方吵赢,桓温的实力摆在那里,司马曜要入东宫,光有圣旨没用,注定绕不开姑孰。之所以如此“投入”,不过是在摆明态度,各自站队。毕竟郗愔就在朝中。同桓温不睦的士族、不想投靠桓大司马的朝臣,都在借机向郗刺使递上“投名状”。同时也为日后的争夺埋下伏笔。又是一个时辰过去,群臣吵得更加厉害。郗愔坐在右侧首位,闭目养神,犹如成竹在胸,始终一言不发。司马昱咳得更加厉害,然而,无论声音多大,最后都会被争吵声压过去。看着殿中闹剧,司马昱一边咳一边讽笑,这就是国之栋梁,朕之股肱,何等可笑!司马曜和司马道子没有资格上朝,却时时关注朝会消息。听到司马昱现身朝会,更是派人守在殿外,一有消息立即回报。不大一会,宦者急匆匆跑来回禀,说是朝会上吵了起来,文臣武将吵成一团,始终争执不出结果。<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