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分卷阅读631 (第2/2页)
报名参加了科举。结果,几个人全都考中,且名次十分靠前。若是他们原本就读书好也就罢了,问题是,他们在入东庐书院前,都是只知吃喝玩乐的纨绔。有的人还被国子监劝退过,成绩差的连家里人都放弃了。后来,东庐书院开学,几个学生的家长冲着李克己的名声,掏了巨额的束脩,把孩子送了来。当时几个家长也没想着孩子们真能学得有多好,只是希望,孩子们能沾沾李大名士的文气,好歹别那么混账。没成想,不过短短三年的时间,几个孩子竟似脱胎换骨一般,不再斗鸡走狗,不再空耗年华,个个刻苦读书。最后在春闱中彻底证明了自己!如此一来,东庐书院的名声彻底打响了。秋假还没结束,不知多少人家争着想把孩子送来。其中,也有李氏族人。此“族人”非彼“族人”,现在所谓的李氏族人,更多的是指二房、三房和四房这些人。至于李立德的那些人,只能算是同姓。他们想要读免费的书,只能去李氏家学。东庐书院什么的,就不要奢求了。而现在的李氏家学,则更像是个“义学”……第516章沓来李氏家学,除了李家的那些“前族人”,现在还收纳了一些落魄世家的子弟。免束脩,家学还提供抄书、或是用书换笔墨纸砚的交易。在大梁朝,有很多世家没落了,生活艰难,但他们永远不会丢的是家族藏书。唐宓和李寿都清楚这一点,所以才会在家学推出用书换文房四宝的交易。不必拿出原本,只要确保没有错字、乱文,即便是手抄本,也能在李氏家学唤来读书所需的笔墨等物。如果不想要这些东西,也可以换成钱。唐宓不缺钱,所以换给学生们的笔墨等物都是上等的,开出的价格也高于市面价格。那些没落世家的学生,一开始还遮遮掩掩,次数多了,反倒放开了。他们又不是把家族藏书卖了,只是用手抄本换取自己所需的东西,这没什么丢人的。学生们放开了,消息也传了出来。弄到最后,许多并不在家学读书的没落世家子,也会用自家藏书的手抄本到家学来换东西。……如此过了三年,唐宓竟收获了上万卷的书。这些书,有很多都是唐氏藏书中没有的。哪怕不是原本,其价值也很高。唐宓先将这些书自己通读了一遍,然后又填充到了东庐书院的藏书阁。亲身感受到李氏家学带来的好处,唐宓对家学更加上心。先生什么的,都是聘请的好品德、有学识的大儒。校舍等一应设施,也都定期打扫、修整。奖学金公正评定,评好后,按时足额发放。一系列措施执行下来,李氏家学进入了良性循环。先生们认真教书,学生们刻苦学习。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